炎炎夏日,挡不住青春奉献的脚步。今年暑期,一支由 107 名南昌大学精心选拔、培训的志愿者组成的队伍,带着对家乡的深情与专业的知识技能,奔赴江西省内各县区,投身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服务工作一线。他们以专业服务缓解地方办理压力,以暖心行动搭建资助育人平台,以青春力量护航万千学子的求学梦想,生动诠释了南昌大学学子的责任担当与反哺情怀。



精心培训,赋能青春力量


面对暑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高峰带来的巨大压力,南昌大学积极响应,主动作为,联合国家开发银行、农信社,于暑期伊始举办了专业、系统的志愿者培训会。这不仅是技能的传授,更是责任的赋予。
政策“内行人”
国开行、农信社资深工作人员倾囊相授,围绕贷款政策核心、申请流程细节、常见问题解答及沟通技巧等,为志愿者们带来干货满满的“实战宝典”。


服务“贴心人”
学校助贷服务社团指导老师则从服务意识与责任担当入手,强调志愿者不仅是政策的“宣传员”,更要成为乡亲们的“贴心人”,鼓励大家将南昌大学“格物致新,厚德泽人”的校训精神融入每一次耐心解答、每一次细致办理中。培训现场,专注的记录、热烈的互动,闪烁着学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,更涌动着服务家乡、回报桑梓的赤诚之心。






深入一线,彰显南大担当


七月中旬,暑热正酣。经过严格培训、满载着南昌大学赋予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热忱的志愿者们,毅然返回各自家乡,迅速投入到各县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繁忙服务工作中。
窗口前的“主力军”
在各地资助中心的服务窗口前,他们是高效运转的“加速器”,熟练协助审核材料、指导填写表格、解答疑难问题,极大地分担了工作人员的压力。
社区里的“宣讲员”
在深入社区、乡镇的宣传点,他们是政策普及的“传声筒”,用亲切的乡音耐心讲解政策要点、普及金融常识、消除家长顾虑,让国家惠民政策的“春风”精准吹拂到每一个需要的家庭。
线上服务的“引导者”
面对日益普及的线上操作流程,他们是指尖上的“辅导员”,手把手指导家庭困难学生及家长完成线上申请、信息填报等操作,确保流程顺畅无阻。



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>>>
“南昌大学志愿者的加入,真是雪中送炭!他们专业、热情、高效,极大地缓解了我们高峰期的工作压力,贷款办理效率显著提升!”安义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由衷赞叹道。志愿者们的身影,已成为赣鄱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,他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,更是一份来自南昌大学学子的温暖与力量。


反哺桑梓,诠释育人真谛


这场连接校园与家乡的志愿服务,对志愿者们而言,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历练,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责任的践行。
“能为家乡的助学事业尽一份力,用所学知识帮助学弟学妹们顺利走进大学,这份经历特别有意义,也让我更深刻理解了母校倡导的责任担当。”一位来自赣州的志愿者在日志中这样写道。这朴实的语言,道出了众多志愿者的心声。
这场由南昌大学精心组织的“家乡助学行”,不仅是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实践桥梁,更是南昌大学“资助”与“育人”相结合理念的生动实践。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量,在反哺家乡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国情、社情、民情的认知,提升了综合素质,厚植了家国情怀。

这个夏天,南昌大学的志愿者们带着母校的嘱托与期望,用专业知识与赤子之心,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的最前线传递着温暖与希望。他们不仅助力万千家庭圆了“求学梦”,更以卓越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,擦亮了南昌大学志愿服务的品牌,展现了新时代南大学子的精神风貌,为赣鄱大地的教育民生事业贡献了坚实的青春力量。助学贷款的阳光,因他们的付出而更加灿烂,照亮了更多追梦学子前行的道路。

运营|南昌大学学生通讯社
来源|学生资助中心
排版|李雨函
责编|史敏君
审核|邱晓辉 王中杰 付自强 杨京含 熊可